“翻白眼”是怎么成为一种表示鄙夷的表情的?

 

翻白眼,指眼球上翻,露出眼白"看"人,表示对某人某事的鄙夷、不屑一顾。是一种表情动作。

但是,从生理特点的角度来说,人在昏睡、昏厥、死亡的时候,才会翻白眼,所以"翻白眼"在传统汉语中,也有"晕倒"、"挂掉"的意思。比如清末武侠小说《三侠剑》有一段描述:"此人恐怕贼人喊叫惊动居民,用刀先照贼人胸口点了一刀,见贼人一翻白眼,声息立断,原来这一刀,扎小子心尖儿放上啦。"这里的"翻白眼"是指死掉了。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三回:"三藏坐在上面,好便似雷惊的孩子,雨淋的虾蟆,只是呆呆挣挣,翻白眼儿打仰。"是说唐僧快要睡着了。

不过,在明清时期的通俗小说中,"翻白眼"已经成为一种表达生气、看不惯、瞧不起等情绪的表情动作。清代长篇小说《泣红亭》写道:"且说施凌云慕才心切,旁若无人,直上亭子拱手道:'给您请安!我是博陵施凌云,专诚拜见。'那少年看也不看,头也不抬,翻着白眼道:'你是干什么的?杭州城里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个姓施的。'"那个少年之所以翻白眼,是因为他内心高傲,瞧不起人。

清末民初通俗小说《人海潮》有个细节描写:小说主人公马空冀到茶馆喝茶,一位白衣女郎过来冲茶,马空冀与她搭讪,赞美她长得漂亮。"那女郎听得称赞自己,迷花朵眼,和空冀敷衍。空冀问她叫什么名字?她笑了一笑道:'难听煞的,我叫金珠。'空冀道:'很好。'又问你嫁过人吗?她翻了一翻白眼。"这个白衣女郎翻白眼,是表示"懒得理你"的意思。

显然,古人也是用"翻白眼"的表情动作表达"我鄙视你"、"我厌恶你"之类的态度的。

那为什么人们要用"翻白眼"的表情动作来表达不屑一顾的意思呢?说来跟魏晋名士阮籍有关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:"籍又能为青白眼。见礼俗之士,以白眼对之。"青眼,即黑眼珠居中,正眼看人;白眼,即翻起眼白,斜视人家。阮籍这个人,内心很骄傲,瞧不起很多人。不过他没有用语言直接说出来,而是用眼神来表达。碰到他瞧不上眼的油腻男、油腻女,便翻白眼看他;遇到他瞧得起的清爽男、清爽女,才会正眼相看。这便是"青白眼"的典故。

之后,有些人便学阮籍用"青白眼"来表达态度。元代笔记《唐才子传》提到一个叫李山甫的才子,"累举进士不第,落魄有不羁才。须髯如戟,能为青白眼。生平憎俗子,尚豪侠,虽箪食豆羹,自甘不厌。为诗托讽,不得志,每狂歌痛饮,拔剑斫地。"这个李山甫学的便是阮籍。

晚清笔记小说《淞隐漫录》载有一则"三十六鸳鸯谱",即三十六名青楼文艺女青年,其中有一个女文青叫做沈筱宝,"产自良家,忽操贱业,故眉黛间时含隐恨。能作青白眼,富商俗贾苟不合其意,辄以闭门羹待之。余曾于友人席上见之,玉颜照座,光艳动人。后拟往访,卒未果。"这个沈筱宝也是骄傲的人,对看不惯的富商俗贾,常常翻白眼。

"青白眼"本是一个固定的词,但渐渐的,人们又将"青白眼"拆开,用"青眼"来表示礼遇、器重,比如"青睐"一词,便来自"青眼";用"白眼"来表示鄙视,比如晚清笔记《避寇纪略》自述:"予自避寇,常得野人怜,惟张白眼视予。"受到白眼看待,意思就是被瞧不起。

明清时期、特别是晚清,通俗文学兴起,通俗小说家描述"不屑一顾"的动作表情时,往往不是使用文绉绉的"白眼",而是更鲜活地说:"翻了个白眼"、"翻白眼"。从"青白眼"到"翻白眼",只是文本语言表述的通俗化,而"翻白眼"作为一种表达鄙夷态度的表情动作,由来已久,少说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魏晋名士阮籍应该就是"翻白眼"的开山鼻祖。

作者:吴钩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