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:为什么血型不合会造成致命危害

正常情况下,人体内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%。若体重为100斤,则血量约为8斤,4000毫升左右。如果由于创伤等各种原因导致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40%时,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,这时就需要进行输血了。但是,即使在生命垂危的紧急时刻,也不允许随意输血,必须先化验血型,只有血型相合的人之间才能进行输血;如果血型不合,输血后不仅不能起死回生,反而可能造成致命危害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


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首先得明白血型是怎么回事。20世纪初,奥地利科学家卡尔·兰德斯坦纳最先发现了血型,并于1930年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他发现一个人的血清有时会与另一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,随后,他利用自己和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进行交叉混合实验,进一步发现根据红细胞与血清混合后的反应,可以将人的血液分为三种不同类型,分别是A、B、O型。后来,他的学生扩大试验范围,又发现了人群中较为稀少的AB型血。1927年,国际上正式接受了兰德斯坦纳的研究成果,确定血型有A、B、O、AB四种,即今天所说的ABO血型系统。


图2正常红细胞与红细胞凝集现象

其实,在我们的红细胞膜上存在着特定的抗原(又叫凝集原),而血浆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抗体(又叫凝集素)。红细胞等颗粒抗原,或可溶性抗原(或抗体)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,它们与相应抗体(或抗原)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,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,称凝集反应。输血时,输入的血浆中所含的抗体可以被患者体内大量的血浆稀释,并且很快被破坏。但是输入红细胞上的抗原可以到处走动,遇到患者体内同类型的抗体就会发生凝血。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为A型血,其血浆中有B抗体;红细胞膜上只有B抗原的为B型血,其血浆中有A抗体;红细胞膜上同时有A、B两种抗原的为AB型血,其血浆中A、B抗体都没有;红细胞膜上A、B抗原都没有为O型,血浆中同时存在A、B抗体。


图3交叉配血

说到这儿,你一定明白了同型输血的重要性:A型血不能输给B型血的病人,因为输入的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A会和B型血的病人血浆中存在的凝集素A打架——发生凝集反应;同理,B型血也不能输给A型血的病人,因为B型血的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B,遇上A型血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B时也要出乱子。O型血的红细胞内因为不含任何抗原,不会发生凝集反应,因而可以输给任意血型,所以又被称为"万能输血者"。AB型血的血浆中不含有任何一种凝集素,不会凝集外来任何类型血的红细胞,因而可以接受不论哪种类型的血,故可称为"万能受血者"。

从理论上讲,同种血型之间当然可以互相输血而不致引起凝集反应。但是人类除ABO血型系统外,还有其他类型的血型,如MN血型、Rh血型等,所以,为了避免本应救命的输血变成致命危害,在实际输血时一般都是同型输血,并且要先进行交叉配血,均不发生凝集才可进行输血,从而最大限度保证输血安全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