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关注的不见得是你想要的

你关注的不见得是你想要的

文|李克富

 

 

有朋友觉得我很推崇那本叫作《秘密》的励志书,其实是误解。几天前的微文之所以提及,我只是在解释书中的那句话——励志书中的很多话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。

 

那句话说,人们之所以无法拥有他们想要的,理由只有一个,就是他们对"不想要的"想得比"想要的"多。

 

我不否认自己很推崇这句话。

 

回忆了一下,觉得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被我所接受并牢记的时间大约在2006年,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有本书叫《秘密》,更不知道什么"吸引力法则"

 

但那一年我疯狂地迷恋上了后现代思维指导下的家庭治疗,因而刻苦学习"焦点治疗"。我知道,这种疗法更多的就是"关于目标和可能性的治疗",而不是"关于问题解决的治疗"

 

当求助者带着问题进入治疗室,能够将焦点从"他对问题的关注"转移到"他想要的生活"上。

 

老师说,这是后现代取向的心理医生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。

 

我还记得一本讲焦点治疗的书上有句话说得极好:一只只看到洞的老鼠,永远也找不到奶酪!

 



 

可能我已经过了那个靠励志书来励志的年龄,很少看励志书。我主观地认为,任何一本励志书只要畅销,就一定不会有什么深度或原创性的内容,往往是改头换面,抛出几个凭空杜撰的概念来哗众取宠。比如,我实在不知道所谓的"吸引力法则",与"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",或"鱼找鱼、虾找虾,王八找个鳖亲家"有什么不同。

 

但心理治疗不是一些空泛的概念,它更加注重可操作性。比如《秘密》中的那句话,在焦点治疗中,就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。

 

一位企业的小老板觉得自己活得太苦太累,但是迫于工作压力又始终停不下来。他知道,这样下去,过不了多久身体就会垮掉——不得不停下来,甚至会永久地停下来。

 

在咨询的头十多分钟内,我一直让他诉说。他讲来讲去,都是工作和工作,都是他不想要的,想改正的。于是——

 

问:"你整天这么忙碌,目的是想干什么?"

 

答:"挣钱啊!"

 

问:"那你挣钱的目的呢?"

 

答:"过好日子啊!"

 

问:"你能给我描述一下,你想过的'好日子'是什么样的吗?"

 

他想了好半天后,才答:"就是能够一家三口吃了早餐,和老婆一起送孩子去上学,然后,我开始干我的事情,如果没有事情就找朋友喝喝茶……晚上一家三口吃过晚饭后,夫妻俩看电视、睡觉。"

 

我发现他在说这话时失神地面向着远方,眼中噙着泪花——这提示,他正处于联(幻)想状态,而且心弦被拨动了。

 

待他缓过神来,我让他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两遍。

 

"对现在的你而言,不再忙碌和挣钱就能过上这样的日子,有难度吗?"我问。

 

他没有说话,眼泪下来了。

 

表情告诉我,他的眼泪不是因为对过去"停不下来"的悔恨,而是被眼前出现的那种想要的生活所感动。

 

当一个人知道自己"想要"什么时,"不想要"的自然也就消失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