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对孩子的担心其实就是对孩子的诅咒2-再说担心就是诅咒

再说担心就是诅咒

文|李克富

 

 

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,请先回答我一个问题——

 

当你在说"我想要成功"时,你觉得从时间顺序上,"想要""成功"哪个在前?

对,"成功"定先于"想要"

 

"想要"是你的意愿,而"成功"来自于你的想象。这就好比你想要盖一幢大楼,你头脑中得先有那个还不存在的大楼的样子,也就是那幢大楼的""

 

这个像,不是设计师画的图纸,而是矗立在那个地方的一幢大楼,栩栩如生!

 

如果没有这幢大楼的像,也就不可能建起那幢真实的大楼;如果有人建起了那幢真实的大楼,它也不是你所想要的。

 

由此,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达成一个共识,所谓成功就是"心像事成"——在心中首先出现的那个"成功的像"是后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。

 

必要条件的意思是:没有成功的像在先,就没有后来的成功。

 

当然,有了成功的像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够成功,因此它不是充分条件。

 

以上分析,旨在说明"心想事成"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——意愿尽管也很重要,但最后的成功却不取决于"",而是取决于""

 



 

同样,不成功者也正是没有成功的像。而且,更有意思的是,这些人的头脑中却始终存在着"失败的像",并通过"担心"这一心理过程将其反复强化。

 

有了这样的结论,我们就可以解释"担心就是诅咒"了。

 

有个调查,问那些辛苦的出租车司机:每日出门时,你最不愿听到的话是什么?多数人选择的答案是:最不愿听到临出门之前亲人叮嘱"一定要注意安全"

 

请思考:当你用"一定注意安全"来表达关心时,头脑中出现的是一个"安全"还是"不安全"的像呢?

 

还有一个针对学生群体的调查,结果显示,孩子们在即将步入考场时,大多数都受到过诸如"要好好考""要集中精力""不要粗心"等叮嘱,叮嘱者包括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爸爸妈妈。相关研究提示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样的叮嘱会发挥作用,也就是能达到叮嘱者目的的。

 

也请你思考:当你对孩子千嘱咐万叮咛时,你是相信孩子还是不相信?孩子在你心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像呢?

 

为避免理论上的说教,我举个例子。

 

一位父亲在我面前理直气壮而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:"如果你不好好学习,将来就考不上大学;如果你考不上大学,就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;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,连个好媳妇儿都找不上,你怎么能养家糊口,到你退休时哪里去领养老金!"

 

儿子才10岁,这位父亲已经为他想到了退休后的悲惨生活。

 

你说,这不是诅咒,又是什么!

 

当然,我这样说时,排除了那些真正有病的孩子。就像所有的疾病一样,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也会让一个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病人,这种情况下,家长的担心是必要的,因为只有在担心的驱动下,才能为孩子提供现实的帮助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